乘风破浪总有时,寒冬之际内修走起

--元工国际  张会娟

今日看到同事分享的一篇文章,从GDP增速8.5到有人预测的即将破6,揭示了大家都隐隐感觉到的经济下滑。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冷冬,作者提醒企业要打响从粗放挣钱转向产品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之战。

其实这种策略也并非文中作者的一人之计。在我们所服务过的大部分中大型企业中,都是这样做的。实施项目经理大概都会有一个体验,那就是信息化项目总会在企业的销售淡季开始,迅速推进,而且效果良好。这大抵也是制造业在“寒冬”时的内修功课,那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企业管理,提高企业竞争力,提升企业形象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企业的寒冬,对于我们而言,既是挑战,要面对企业“开源节流”所带来的项目收紧;同时也是隐藏的机遇,在企业内修时,抓紧机遇,有的放矢,一举夺魁。

回望元工的发展之路,从05年进入制造业,到现在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,无一刻不是踩着创新和精细化产品的步伐走过来的。在行业内还鲜有产品平台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建立起了拥有自主产权的OBA平台,到现在已经升级N代并稳定运行的SAW、VPS、MQX三大平台,集资源开放、平台兼容、功能参数配置化为一体。从单一的MES产品到现在MES、APS、SCM、CPS、QMS 5大产品集成,即可单独实施,又可一体化运作。

但是,这还仅仅是我们元工开始的点点战绩,这远不是我们要到达的诗和远方。在产品之道上,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。在产品研发这件事上,我们先有最早起步的平台开发团队,后又建立面向客户业务需求研发的产品开发团队,双轨并进,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力图以市场引领产品,以产品指导项目。

在公司针对产品创新、拓展的战略基调下,产品研发该如何走向?沃尔玛在产品定位有一项准则让我颇受启发,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廉,人廉我退”。当然,这个准则不能对全部产品一刀切,应该按产品的成熟度分开来处理,在产品的不同阶段,应用不同的策略。这个整体上可以理解为新产品创新,轻熟产品创优,老产品创廉,过时产品淘汰的思路。

下文我将浅谈下个人看法,由于篇幅原因,不做细节探讨。我知道各位元工人也都热情高涨,跃跃欲试,在此仅是抛转引玉,欢迎各位指正和补充。

从实施角度,整体产品资源上,我们已经有了五大产品,可以说在制造这个层面上,我们已经从设计、制造、工艺、质量、供应、设备等六大维度上极大的满足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。而且各产品间配合使用,更是能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,达到1+1>2的效果。然而,现在有的企业提出的一体化,甚至包含了车间的智能产线规划、智能仓储规划等关于车间布局配合软件落地的需求,已经逐步从软件的一体化延伸到软硬结合的一体化。当然,这样的需求难度也是极高的。因为,硬件厂商未必懂规划,而规划顾问未必懂软件,而软件厂商又未必能集硬件与规划于一体。这其实是对行业竞争者一项相当高的要求。

试想一下,单从智能物流规划一项来看,没有10多年生产、物流的车间综合管理经验,以及较高的精益管理水平的话,想做一个合理的企业规划,是不可能的。更何况,还要考虑质量、产能、成本等各项因素,这是要多高的技能要求才能达到,因此,这其实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综合诉求。所以,在产品整体资源整合上,我想硬件商、规划顾问和软件供应商的联合体将会在未来大放异彩。幸运的是,我们元工恰好是一个软件起家,甲方深资历顾问踊跃加入,硬件合作伙伴也频频磨合的综合体企业,我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承担起甲方的这份“任性”和“强势”。

从平台研发角度,平台之于客户的意义便是自主开发和运维。平台的开放性和可配置性越高,客户的自主程度越高。即便是在近乎“变态”的全能要求下,客户对于操作便捷性、美观性的要求也从未降低。因此,便捷、美观、全面的平台要求登上了各客户的诉求舞台。这里面的具体内容就林林总总的比较多了,我也捡几条来说说。

先说美观。大家知道,审美这件事,向来是见仁见智的。客户说啥美啥就美,就算是欣赏不来,咱也不敢说,咱也不敢问。不过,整体的审美趋势,从元工产品的发展历史,我大胆总结下,是从最初的粗犷工业风转到与微软等大佬同系的干练企业风,再到现在的科技炫酷风。在此,先给大家看下当前审美下的项目实拍美图“统一”下审美。

虽然现在我觉得无论是UI还是CCR都是美的。不过从审美差异上,真的没必要争论。既然各有审美,那索性放开一些外观的定制,比如背景图、背景色、主题色自定义、用户角色外观模板等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。如果您钟爱我们的设计,那您就直接用默认设置或委任我们来,如果您钟爱DIY,那您就自由发挥。

再说说便捷性。其实便捷性总体而言包含开发的便捷性和业务操作的便捷性。从开发来说,包含开发工具、监控工具。业务操作包含指令执行功能和指令提醒功能。在开发工具上,我们已经是所见即所得的方式,避免了瞎子摸象。在工具执行监控上,我想我们还可以再细化些。在业务操作层面,增加一些多方式的用户指令提醒,比如现在的公告、微信消息、语音播报等就很便捷。现在新科技在不断前进,影像识别,语音识别,体感互动、公众号营销等等都在不断发展。后面我们想象一下,可以借助这些新科技,玩玩企业公众号互动、影像检测等等。借用客户的一句话,就是做成三好软件,“好用、好看、好玩”。

从产品研发的角度,”老地深耕”,也许更适合描述我们的产品方向。以刚接接的WMS项目为例,和我们同时参与竞争的供应商也有不少,而客户最终选择了我们。从与客户的沟通中我们知道,是产品细节打败了竞争对手。我们的产品功能,无论是平台还是业务功能都比竞争对手的产品要强大。这些细节的开发,并非一日之功。就像华为的5G,在某些不光彩的手段下依然傲视群雄,这些决不是在竞争甚至是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才偶然迸发出来的。这是曲线研发的思路给未来的战争织就的“万龙之甲”。在前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结束之前就开始下一项产品的研发,同时将已成熟的产品深挖用户价值,进行产品功能再完善。这就是我们的产品之道,寒冬之际,练好内功,是我们度过寒冬最好的手段。

最后说一句,冬天已经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

返回